中文名称:实用医院临床杂志
刊物语言:中文
刊物规格:A4
主管单位: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
主办单位: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
创刊时间:2004
出版周期:双月刊
国内刊号:51-1669/R
国际刊号:1672-6170
邮发代号:62-261
刊物定价:228.00元/年
出版地:四川
时间:2025-04-14 09:49:36
审稿人直言揭秘:这3类摘要,初见便让拒稿念头如影随形、萦绕心头!
在学术研究的浩瀚海洋中,论文摘要就如同是一扇通往学术殿堂的精致小窗,是论文的微缩精华版。它本应精准、简洁且全面地呈现研究的核心内容,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便能对论文的主旨、方法、结果及意义有清晰的认识。然而,众多作者在撰写摘要时,却常常将其误写成了一本“劝退警示书”,使得审稿人在初见之时,便萌生出拒稿的念头。综合多位经验丰富的期刊编辑与审稿人的反馈,以下三类摘要堪称是拒稿的“重灾区”,最易招致反感,甚至直接引发拒稿风波。
▍第一类:“背景冗长拖沓,结论模糊不清”型摘要
错误示范:
“近年来,癌症发病率呈逐年攀升态势,已然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。这一严峻形势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,也对全球的医疗卫生体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。肿瘤微环境内的免疫调控机制错综复杂,犹如一张庞大而精密的网络,牵涉到多种细胞因子以及信号通路,它们之间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,共同调控着肿瘤的发生、发展和转移……本研究借助实验手段,包括细胞培养、动物模型构建等一系列严谨的方法,深入探究了某种天然产物的潜在作用,期望能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。”
雷点分析:
在这类摘要中,作者往往花费大量的篇幅,洋洋洒洒地描述研究背景,可能多达300字左右,将研究领域的大环境、现状以及相关的复杂机制等一股脑地倾倒出来。然而,在提及研究本身时,却仅仅用1句话蜻蜓点水般地一笔带过,使得核心信息,如研究方法、具体结果以及最终结论等完全付诸阙如。审稿人在阅读这样的摘要时,仿佛置身于一篇冗长的科普文章之中,读完之后一头雾水,根本搞不清楚作者究竟做了什么研究,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,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。
修改建议:
✅ 结构化写作:为了使摘要更加清晰、有条理,应遵循“背景 - 目的 - 方法 - 结果 - 结论”这四大要素展开。每个部分都应控制在1 - 2句之内,简洁明了地阐述关键信息。例如,在背景部分,简要介绍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现状;目的部分明确指出研究要解决的问题;方法部分说明采用的主要研究手段;结果部分呈现关键的研究发现;结论部分总结研究的意义和价值。
✅ 数据优先:在摘要中,应着重突出关键数据,而非泛泛而谈。数据是研究结果的最直接体现,能够直观地展示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。例如:“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,XX分子能够使CD8 + T细胞浸润率提升37%,这一数据为研究XX分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证据。”
▍第二类:“数据空洞无物,缺乏实证依据”型摘要
错误示范:
“本研究证实新型抑制剂XX - 01对肝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效果,并且毒副作用较低,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。这一发现为肝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,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、有效的治疗方案。”
雷点分析:
在这类摘要中,作者仅仅陈述了研究的结论,即新型抑制剂XX - 01对肝癌细胞有显著杀伤效果且毒副作用低,但却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。例如,没有提及IC50值(半数抑制浓度,是衡量药物抑制能力的重要指标)、动物模型存活率等关键数据。这使得审稿人难以判断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,极易引发质疑:“‘显著’究竟有多显著?数据是否经过了严格的统计学验证?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?”
修改建议:
✅ 量化表述:在摘要中,应尽可能使用量化的数据来描述研究结果。例如:“XX - 01处理72小时后,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达到了68.5%±3.2%(P<0.01),这一数据表明XX - 01对肝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;同时,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,XX - 01治疗组的肿瘤体积缩小了51%,进一步证实了其抗肿瘤效果。”
✅ 方法透明化:除了提供具体的数据外,还应注明关键实验方法,让审稿人了解研究是如何进行的,数据是如何获得的。例如:“采用CRISPR - Cas9基因敲除技术验证靶点,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,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等。”
▍第三类:“自我夸耀式创新,缺乏对比参照”型摘要
错误示范:
“本研究首次提出革命性理论,突破了传统认知,为糖尿病治疗开辟了全新的方向!这一理论将彻底改变糖尿病的治疗模式,为全球数亿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。”
雷点分析:
在这类摘要中,作者滥用“首次”“颠覆性”等主观色彩浓厚的词汇,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过度夸耀。然而,却完全没有说明与已有研究的差异所在,没有提供任何对比数据或分析。这使得审稿人对其研究的创新性和科学性产生怀疑,警觉地思考:“如果真的如此重大,为何不与现有疗法数据进行对比?是否只是作者自吹自擂,而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?”
修改建议:
✅ 客观对比:在摘要中,应客观地与以往的研究进行对比,突出自己研究的优势和创新点。例如:“与传统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相比,联合用药组HbA1c(糖化血红蛋白,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)的下降幅度增加了1.2倍(P = 0.003),这一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方案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更好的疗效。”
✅ 引用关键文献:点明自己的研究填补了哪些研究空白,借鉴了哪些前人的研究成果。例如:“本研究在XX等人的研究基础上,进一步深入探讨了XX信号通路在胰岛β细胞中的机制,弥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缺口,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。”
摘要优化黄金公式(审稿人倾情推荐)
1️⃣ 30%原则:在撰写摘要时,应严格控制背景描述所占篇幅,使其不超过摘要总字数的30%。过多的背景描述会使摘要显得冗长、拖沓,而忽略了研究的核心内容。
2️⃣ 数据三要素:一个优秀的摘要应包含至少1个核心数值、统计学结果以及生物学意义解读。核心数值能够直观地展示研究结果,统计学结果能够证明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,生物学意义解读则能够说明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。
3️⃣ 创新点定位:在摘要中,应运用“Compared with previous studies...”(与以往研究相比……)句式客观阐述突破点。通过与以往研究的对比,突出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和独特性,让审稿人能够清晰地了解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。